關於我們

燒木炭產業文化簡介

燒木炭產業文化簡介


在瓦斯及電氣化尚未普及之民國初年世代,幾凡煮飯、燒開水、除溼、除臭、水質過濾、取暖、燒烤、燙衣服......都得仰賴木炭,不可否認的木炭是當時的民生必需品。楓港由於地處依山面海的地理環境,基於「靠山吃山」不便之原理,造就了社區裡幾乎每10戶人家,就有7戶人家以燒木炭為業。楓港地區居民們養家活口靠它,它是大夥兒主要之經濟來源。木炭不只成為鄰近社區生活必需品,全盛時期還以船隻輸送方式以供應高雄台南、小琉球、澎湖中南部地區等地。

 

但美景不長,隨著時代的進步瓦斯及電氣化的使用漸漸普及到每個家庭裡,木炭的使用逐漸被取代。使用量的日漸下滑,相對的造成木炭產業慢慢的沒落,而製作木炭所使用的木炭窯也因長久未使用而一座座的崩塌。

 

雖然木炭產業已慢慢的沒落,但深深覺得到木炭產業長久以來,伴隨著上一輩胼手胝足的辛酸過程,及生活上的種種,皆是長輩們生活的智慧與不可磨滅的記憶。楓港地區年輕時在山上筏木燒木炭之工匠,如今幾乎都已經邁入80歲大關,很多長者亦隨著無情的歲月慢慢凋零。如不將此打造木炭窯之技術加以傳承,將逐步面臨失傳之命運,年輕之下一代將再也看不到木炭窯之樣貌,這何嘗不是社區莫大之損失。

 

有鑑於此,本社區向文化部爭取復古木炭窯經費,聘請到社區已經78歲高齡之葉連倉先生為技術指導兼班頭,(葉連倉先生年輕時即在山上燒木炭,且製作過諸多木炭窯,累積了數十年之經驗)。率領5人,以固有的木炭窯製作工法及工具仿古重建。希望透過木炭窯的重建,把本地的木炭產業風華重現、把楓港的地方特色永久保存與傳承。

 

木炭窯利用本地現有傳統的木炭文化資源的重建,將社區的歷史、文化產業資源以新的觀念、新的思維、新的創意及新科技結合並具體營造及呈現出來。在這個極具意義的鄉村木炭文化延續當下,展現楓港地區地方文化特色,打造出具有教育意義及文化氣息的木炭,讓遊客蒞臨參觀時能夠有個深度體驗之旅。

 

楓港社區隨著時代生活之變遷,串出在地特有文化精彩的演進,這是非常難得的文化故事序鏈,更是在地行銷的連結。在這段常民生活的記憶中,只要抓住時脈,就能構建出楓港社區精彩的演繹文化。於是楓港社區依循著識寶、挖寶、與展寶漸進之方式,從凝聚「村落」共識開始,創造彼此情感交流之平台,於辦理識寶文化活動中,逐步找回居民共同珍貴老記憶,其次挖寶文化活動之推動也累積了相當豐富之經驗,於是水到渠成的促使此一計畫之成形。